第122章 江河湖泊任我行,雾满拦江尽悲歌
“天雄,常平,你们说以后啥买卖最赚钱?”回程的路上,顾敬亭弄了三把好扇面提着笔在那儿酝酿着感情。
常平撇嘴道:“啥买卖都有赚钱的,也有不赚钱的。咱哥仨这财运错不了,我不知道啥最赚钱,但我知道谁最浪?大冬天的写扇面得亏你想得出来。”
“屁话,这叫未雨绸缪,写好了再找人做好扇子,正好能用上。”顾敬亭翻了翻白眼道,随后看向阮天雄:“你怎么想的?”
“就咱们目前来说,依然是昆季百货和太平商街最赚钱,我想老百姓到啥时候也离不开这衣食住行几个字吧?所以应该就这四行最赚钱。”阮天雄道。
顾敬亭点点头:“你说的没错,霍华的失败证明了一个问题,强龙不压地头蛇。上天庇佑,你我在江宁府的百货市场做的风生水起,可咱们去其他地方却是行不通的。而且这个太好模仿,只要有比咱们资金多能量大的,只怕你我的饭碗都不定能保得住。就是没咱们底子厚的,仗着货物和价格也会瓜分咱们一部分市场,这行是狼多肉少啊。况且其他地方少有如此便利的水路,成本高了,昆季百货物美价廉的根本就不存在了。”
“你的意思是借昆季百货自供货物的便利,大踏步进入船运业?”阮天雄道。
顾敬亭笑道:“聪明人一点就透,正是如此,钱少的,几年之内想赶超咱们那是异想天开,钱多的和洋行也不是说跑船运就能跑的。”
“这么说你们要涉足江运了?”常平惊道。
顾敬亭道:“只是有这么个想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先把这大运河跑明白再说。更何况我们欠了这么一屁股的债,估计是短期内再也难以有大的开销了。要不常平你把我们在你那儿的债消了,都是自家兄弟,谁的都一样。”
“你是真不要脸啊,你怎么张得开嘴的。”常平无奈道:“不过这不要脸的人偶尔也能说几句人话,的确,船运行当衰败不了,就是铁路修的四通八达也无法替代。以后工厂越多买卖越好,所要运送的货物就越多。与其跟他们制造的抢市场,不如直接拿下运输环节的利润。”
阮天雄听着哥俩拌嘴是不住的笑,笑罢才道:“十年,只怕十年内咱们是还不清债了。咱们几经商战,又没有深厚的底蕴,现在账面上全是窟窿。这十年,咱们就且稳步发展积攒实力,人要耐得住,咱们兄弟三人能混成今天这般已然是上天恩赐了。”
“是啊。”顾敬亭突然来了灵感,泼毫洒墨一阵笔走龙蛇,登时那三个扇面上多了几个字,分别是:“东装西卸码头紧,南纳北输船务忙,江河湖泊任我行。”
船进南京运粮河,刚下船就有人告知了北镇山。北镇山过来的那叫一个快,从苏州带回来的箱子还没搬完呢他就到了。他一把拉住阮天雄急道:“天雄,西龙王刚刚出事了。”
顾敬亭却在一旁笑道:“他最近没招我们啊,怎么还这么倒霉,我们一回来他就出事。我们这旅途劳累的,得赶紧回去休息,他出事我们不补一脚就不错了,怎么,还想让我们帮忙?你们四霸天同气连枝,我们又不是江湖上混的。”
北镇山却急道:“别玩笑顾先生,西龙王这次做得对,我正准备赶过去帮他,正巧下面人告诉我你们回来了。”
原来一天前,在江心洲一个洋妇的狗发了疯,追着一个中国女仆到处咬,有个帮着干活的小工见了仗义出手,用了半拉砖头就拍死了那条狗。
江心洲离着几个洋人的码头较近,正如其名四面环水就在扬子江江心处,这里是江宁府洋人住的最多的地方。女仆是中国人,小工也是中国人,打死了洋妇的狗两人当场就被抓了起来。
本来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就很清楚,稍微有点判断力的就能做出公断,所以两人很快被放了。可洋妇却不依不饶给自家男人哭诉起来,于是到了今天早上,版本就变成了那两个华人恶毒的故意砸死了狗。华人女佣吃住在江心洲当场被关押,洋人又跨过长江直奔官码头欲抓住在那里的小工。
小工是昨天临时被工头选中去帮忙的,平时也打八叉在码头上干点零碎活儿。公道自在人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平时洋人欺行霸市嚣张跋扈也就算了,他们大多从未把中国人当过人,可这次竟然是为了一条狗,人不如狗,这就有点欺人太甚了。
西龙王当时就急了,他虽然老了,可还是一个血性男儿。洋人为了狗来他地盘抓人,若是人被抓走了,这不是打西龙王的脸吗。他若是这都能忍,当年就打不下如今这般家业。既然朝廷官府不敢出声,他就要站出来,当即他便让小白龙带人阻拦,洋人见这边人多势众也有点心生畏惧只能无功而返。
可洋人大多傲慢,从不平等的看待与大清一方发生的问题。原本只有一部分洋人热衷的“为狗伸冤”变成了对诸国洋人的蔑视,于是男人们纠集了起来,人数多了几倍再度杀向官码头,矛盾骤然升级。两边人数越来越多,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人过一千无边无沿,双方推推搡搡,情况变得混乱了起来。
衙门口也为之震动,可他们惧怕洋人船坚炮利,竟站在了洋人一边,想要抓走带头“闹事”的小白龙。西龙王自然不能依,事情闹大了,人是越聚越多,整个江宁府都为之轰动。
“地方父母,不为民做主,甚至不维和调停,就是和稀泥也比这么做来的高尚!”阮天雄怒道。
在市面上混得越久,他就愈发理解易畅和赵逢水为什么这么厌恶大清,又是为何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支持那不太成气的革命党。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白敏恒这么精明的人才会冒险加入进来的吧。阮天雄不禁暗自叹息:这样的大清,是该亡了。
“天雄,咱们去看看。”顾敬亭道。
常平却拦道:“我说,这些年洋人做的这种事情还少吗?再说西龙王又不是自己朋友,可别把事情闹大了。当年义和拳也就是因为一点小事,闹到八国联军杀入北京。那些参与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天雄哥,秀才,你俩要慎重啊。”
阮天雄与顾敬亭却好似没听见一般大步而去,根本不予理会,常平只得咬牙跟上,直至上了洋车还在不断劝着:“洋人把控江运,对运河的控制极大,你们想做的事情都得跟洋人打交道。他们相互之间往日也争权夺势,可这次听意思是维护共同利益站在了一起,你俩不能一下子把他们都得罪了。”
两人不言不语,全然不理会常平的叨叨,直到阮天雄从车上回了句:“兄弟,要不你先回去吧。”
“天雄哥!”
常平到底是跟着去了,他可不管别人如何,是生是死与他何干,他只在乎两个人,一个是阮天雄一个是常如玉。其他人,纵然是顾敬亭遇险,若也让他陪着以身犯险他自是不愿的。可如今阮天雄去了,他就再也无法作壁上观了。他站的不怎么靠前,生怕别人看见他引来祸事,只要阮天雄没事,他绝不上去。
“阮天雄,我没想到你会来。”西龙王不禁感叹道。
“你还欠魏芝晗一条人命,我忘不了。”阮天雄道:“可你现在做的是男子汉大丈夫该做的事,有血性,西龙王小白龙,我阮天雄佩服!”
顾敬亭也在一旁道:“西龙王,咱们人多势众,现在在场的已经有千余人了,你这码头上人山人海的,这么下去万一起个风吹草动再动了手,非得出了大乱子不可。这事儿,光靠拳头是解决不了的,国家羸弱,若朝廷不能为咱们撑腰,只怕咱们是孤木难支,到头来甚至反过头来会被官兵剿匪。”
“我自是知道,我已经拜托权爷去帮我到衙门走关系去了,还请顾先生也走一趟,衙门口除了南平市,没有比你再熟的了。”西龙王道。
顾敬亭略一思索点了点头,转而对阮天雄道:“天雄,你照顾好自己,我去去就来。”
“好!”
江湖中人可以比人多,可以比拳头,他们人见人怕不可一世,往日里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任谁见了都得给三分薄面。
可如今他们却束手无策,面对洋人手中不断晃动的枪口,面对官差们焦虑中摸着的铁尺刀柄,面对守备军绿营军那尖锐的长枪头和哗啦啦作响的火枪,他们这些在江宁府大名鼎鼎的人物,却只能站在头排,带着自家兄弟用血肉组起一道围墙,用胆气压制这即将控制不住的局面。
无奈,无助,却一往无前。
官码头旁的扬子江上骤然起了一层大雾,雾缓缓飘来,延至两岸,使得对峙双方的众人也在这雾中若隐若现。有人说这是大水的前兆,翻过年来必发春汛,只怕沿江两岸百姓又该遭殃了。也有人说天灾不断,是朝廷懦弱不公、天怒人怨所致。
可无论他们怎么说,这雾还是如一张大网一般,拦住了江面,飘忽眼前,使人置身其中犹如幻境。
无法发泄的悲愤,朝廷和洋人的欺压,百姓穷苦的折磨,都似这大雾一样密厚的把人包裹其中,阴霾与迷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一时间雾满拦江,一时间悲歌激荡。
常平撇嘴道:“啥买卖都有赚钱的,也有不赚钱的。咱哥仨这财运错不了,我不知道啥最赚钱,但我知道谁最浪?大冬天的写扇面得亏你想得出来。”
“屁话,这叫未雨绸缪,写好了再找人做好扇子,正好能用上。”顾敬亭翻了翻白眼道,随后看向阮天雄:“你怎么想的?”
“就咱们目前来说,依然是昆季百货和太平商街最赚钱,我想老百姓到啥时候也离不开这衣食住行几个字吧?所以应该就这四行最赚钱。”阮天雄道。
顾敬亭点点头:“你说的没错,霍华的失败证明了一个问题,强龙不压地头蛇。上天庇佑,你我在江宁府的百货市场做的风生水起,可咱们去其他地方却是行不通的。而且这个太好模仿,只要有比咱们资金多能量大的,只怕你我的饭碗都不定能保得住。就是没咱们底子厚的,仗着货物和价格也会瓜分咱们一部分市场,这行是狼多肉少啊。况且其他地方少有如此便利的水路,成本高了,昆季百货物美价廉的根本就不存在了。”
“你的意思是借昆季百货自供货物的便利,大踏步进入船运业?”阮天雄道。
顾敬亭笑道:“聪明人一点就透,正是如此,钱少的,几年之内想赶超咱们那是异想天开,钱多的和洋行也不是说跑船运就能跑的。”
“这么说你们要涉足江运了?”常平惊道。
顾敬亭道:“只是有这么个想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先把这大运河跑明白再说。更何况我们欠了这么一屁股的债,估计是短期内再也难以有大的开销了。要不常平你把我们在你那儿的债消了,都是自家兄弟,谁的都一样。”
“你是真不要脸啊,你怎么张得开嘴的。”常平无奈道:“不过这不要脸的人偶尔也能说几句人话,的确,船运行当衰败不了,就是铁路修的四通八达也无法替代。以后工厂越多买卖越好,所要运送的货物就越多。与其跟他们制造的抢市场,不如直接拿下运输环节的利润。”
阮天雄听着哥俩拌嘴是不住的笑,笑罢才道:“十年,只怕十年内咱们是还不清债了。咱们几经商战,又没有深厚的底蕴,现在账面上全是窟窿。这十年,咱们就且稳步发展积攒实力,人要耐得住,咱们兄弟三人能混成今天这般已然是上天恩赐了。”
“是啊。”顾敬亭突然来了灵感,泼毫洒墨一阵笔走龙蛇,登时那三个扇面上多了几个字,分别是:“东装西卸码头紧,南纳北输船务忙,江河湖泊任我行。”
船进南京运粮河,刚下船就有人告知了北镇山。北镇山过来的那叫一个快,从苏州带回来的箱子还没搬完呢他就到了。他一把拉住阮天雄急道:“天雄,西龙王刚刚出事了。”
顾敬亭却在一旁笑道:“他最近没招我们啊,怎么还这么倒霉,我们一回来他就出事。我们这旅途劳累的,得赶紧回去休息,他出事我们不补一脚就不错了,怎么,还想让我们帮忙?你们四霸天同气连枝,我们又不是江湖上混的。”
北镇山却急道:“别玩笑顾先生,西龙王这次做得对,我正准备赶过去帮他,正巧下面人告诉我你们回来了。”
原来一天前,在江心洲一个洋妇的狗发了疯,追着一个中国女仆到处咬,有个帮着干活的小工见了仗义出手,用了半拉砖头就拍死了那条狗。
江心洲离着几个洋人的码头较近,正如其名四面环水就在扬子江江心处,这里是江宁府洋人住的最多的地方。女仆是中国人,小工也是中国人,打死了洋妇的狗两人当场就被抓了起来。
本来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就很清楚,稍微有点判断力的就能做出公断,所以两人很快被放了。可洋妇却不依不饶给自家男人哭诉起来,于是到了今天早上,版本就变成了那两个华人恶毒的故意砸死了狗。华人女佣吃住在江心洲当场被关押,洋人又跨过长江直奔官码头欲抓住在那里的小工。
小工是昨天临时被工头选中去帮忙的,平时也打八叉在码头上干点零碎活儿。公道自在人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清楚。平时洋人欺行霸市嚣张跋扈也就算了,他们大多从未把中国人当过人,可这次竟然是为了一条狗,人不如狗,这就有点欺人太甚了。
西龙王当时就急了,他虽然老了,可还是一个血性男儿。洋人为了狗来他地盘抓人,若是人被抓走了,这不是打西龙王的脸吗。他若是这都能忍,当年就打不下如今这般家业。既然朝廷官府不敢出声,他就要站出来,当即他便让小白龙带人阻拦,洋人见这边人多势众也有点心生畏惧只能无功而返。
可洋人大多傲慢,从不平等的看待与大清一方发生的问题。原本只有一部分洋人热衷的“为狗伸冤”变成了对诸国洋人的蔑视,于是男人们纠集了起来,人数多了几倍再度杀向官码头,矛盾骤然升级。两边人数越来越多,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人过一千无边无沿,双方推推搡搡,情况变得混乱了起来。
衙门口也为之震动,可他们惧怕洋人船坚炮利,竟站在了洋人一边,想要抓走带头“闹事”的小白龙。西龙王自然不能依,事情闹大了,人是越聚越多,整个江宁府都为之轰动。
“地方父母,不为民做主,甚至不维和调停,就是和稀泥也比这么做来的高尚!”阮天雄怒道。
在市面上混得越久,他就愈发理解易畅和赵逢水为什么这么厌恶大清,又是为何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支持那不太成气的革命党。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白敏恒这么精明的人才会冒险加入进来的吧。阮天雄不禁暗自叹息:这样的大清,是该亡了。
“天雄,咱们去看看。”顾敬亭道。
常平却拦道:“我说,这些年洋人做的这种事情还少吗?再说西龙王又不是自己朋友,可别把事情闹大了。当年义和拳也就是因为一点小事,闹到八国联军杀入北京。那些参与的人,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天雄哥,秀才,你俩要慎重啊。”
阮天雄与顾敬亭却好似没听见一般大步而去,根本不予理会,常平只得咬牙跟上,直至上了洋车还在不断劝着:“洋人把控江运,对运河的控制极大,你们想做的事情都得跟洋人打交道。他们相互之间往日也争权夺势,可这次听意思是维护共同利益站在了一起,你俩不能一下子把他们都得罪了。”
两人不言不语,全然不理会常平的叨叨,直到阮天雄从车上回了句:“兄弟,要不你先回去吧。”
“天雄哥!”
常平到底是跟着去了,他可不管别人如何,是生是死与他何干,他只在乎两个人,一个是阮天雄一个是常如玉。其他人,纵然是顾敬亭遇险,若也让他陪着以身犯险他自是不愿的。可如今阮天雄去了,他就再也无法作壁上观了。他站的不怎么靠前,生怕别人看见他引来祸事,只要阮天雄没事,他绝不上去。
“阮天雄,我没想到你会来。”西龙王不禁感叹道。
“你还欠魏芝晗一条人命,我忘不了。”阮天雄道:“可你现在做的是男子汉大丈夫该做的事,有血性,西龙王小白龙,我阮天雄佩服!”
顾敬亭也在一旁道:“西龙王,咱们人多势众,现在在场的已经有千余人了,你这码头上人山人海的,这么下去万一起个风吹草动再动了手,非得出了大乱子不可。这事儿,光靠拳头是解决不了的,国家羸弱,若朝廷不能为咱们撑腰,只怕咱们是孤木难支,到头来甚至反过头来会被官兵剿匪。”
“我自是知道,我已经拜托权爷去帮我到衙门走关系去了,还请顾先生也走一趟,衙门口除了南平市,没有比你再熟的了。”西龙王道。
顾敬亭略一思索点了点头,转而对阮天雄道:“天雄,你照顾好自己,我去去就来。”
“好!”
江湖中人可以比人多,可以比拳头,他们人见人怕不可一世,往日里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任谁见了都得给三分薄面。
可如今他们却束手无策,面对洋人手中不断晃动的枪口,面对官差们焦虑中摸着的铁尺刀柄,面对守备军绿营军那尖锐的长枪头和哗啦啦作响的火枪,他们这些在江宁府大名鼎鼎的人物,却只能站在头排,带着自家兄弟用血肉组起一道围墙,用胆气压制这即将控制不住的局面。
无奈,无助,却一往无前。
官码头旁的扬子江上骤然起了一层大雾,雾缓缓飘来,延至两岸,使得对峙双方的众人也在这雾中若隐若现。有人说这是大水的前兆,翻过年来必发春汛,只怕沿江两岸百姓又该遭殃了。也有人说天灾不断,是朝廷懦弱不公、天怒人怨所致。
可无论他们怎么说,这雾还是如一张大网一般,拦住了江面,飘忽眼前,使人置身其中犹如幻境。
无法发泄的悲愤,朝廷和洋人的欺压,百姓穷苦的折磨,都似这大雾一样密厚的把人包裹其中,阴霾与迷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一时间雾满拦江,一时间悲歌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