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铁血德意志(中)
“实在没有想到,乌翎先生居然这样年轻,我在您的这个年纪的时候可还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皇家海军少尉!”“海火狐号”驱逐舰的舰长由衷感慨道,并且做出手势邀请乌翎上船聊天。
乌翎婉拒了他,并且直说道:“我这次真的就只是为了进入铁血德意志帝国内部见一见老朋友,其他事情与我无关!”
由不得“海火狐”号的舰长不担心,乌翎在英岛联合王国是留有“案底”的人,而且他身份特殊,选择的登录点也是敏感地区,怎么能够让舰长放宽心?
但是乌翎却也不是他想拦就能拦住的人,只能层层上报的同时,尽可能拖延时间。
乌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固然他可以一走了之,但是铁血德意志帝国内部情况也不乐观,他不希望再惹出什么麻烦。
等了半个小时,负责巡视这片海域的皇家海军舰队指挥官才发来消息,允许乌翎进入基尔港。
至于为什么不亲自前来,实在是双方见面不好交谈,乌翎虽然卸职但好歹也是做过海军元帅的人,皇家舰队这边的指挥官也没有这个级别的,过来相见不是自寻没趣吗?
陪同乌翎上岸的不仅仅有贝莎和奥菲莉亚,皇家海军也派了士兵随行。
一方面是为了确保乌翎的安全,当然,说不准还要乌翎保护他们;另一方面就是监视乌翎的行动,防止他在英岛联合王国接受铁血德意志帝国遗产时搞幺蛾子。
毕竟乌翎的海军元帅身份来自浪漫法兰西,英岛联合王国可不敢赌乌翎的人品。
然而乌翎一进入铁血德意志帝国内后就一路南下,直奔南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巴伐利亚。
因为铁血德意志帝国战败后被协约国强行要求分割,为了保证分割顺利,协约国的部分军队直接进入了铁血德意志帝国内,美其名曰维护秩序。
只从经过地区的治安来看,他们维持秩序地手段还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很多角落里,乌翎都能看到因为饥饿或者绝望的人死在那里无人问及。
这种事情乌翎也无力改变,为了避免自己被这种情绪影响,乌翎加快了赶路速度,直奔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
巴伐利亚的整体实力是比不上普鲁士王国的它的工业化相较于普鲁士显得更加落后,国内赖以为支撑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
而当巴伐利亚这样一个以粮食输出为经济手段的国家都陷入饥饿之中时,可想而知其它那些不是产粮区的国家又会困顿到什么地步?
巴伐利亚的现任国王是鲁普雷希特王子的父亲,他是一位优雅的艺术爱好者,因为他对外表现的“柔弱”,巴伐利亚王国最终加入铁血德意志帝国这个大团体,但是战争爆发后,这位艺术家天赋多过政客的国王便放弃了对国事的掌握,把大权交到了首相和自己的儿子手里。
因为战争导致的危机,首相被迫辞职谢罪,巴伐利亚的实际掌控者正是鲁普雷希特王子。
这位王储在军事上表现不俗,故而才能与普鲁士的威廉二世相伴,以保障巴伐利亚始终处在帝国的核心位置。
现在战争过后,这位王子又在努力地将自己的执政能力提高,但是很显然,要想办事手里就需要资金,而巴伐利亚政府与普鲁士一样,都因为战争打成了穷光蛋。
为此,鲁普雷希特王子不得不出卖家族产业,一座珍贵的城堡被抵押给了英岛联合王国的一位财阀,获得的金马克也远远不够缓解国内的状况。
虽然侍从官也很心疼这位夜以继日操劳的王子,但是他现在也没法处理手头上的问题,只能上报。
看到侍从官进来,鲁普雷希特王子揉了揉额头,问道:“怎么了?”
侍从官一五一十答道:“英岛联合王国在巴伐利亚的驻军司令陪同一位重要的客人前来,您是否接见一下?”
“什么样的重要客人?难道是英岛联合王国的首相不成?”鲁普雷希特王子低声讥讽,但还是起身整理了一下形象走了出去。
侍从官便凑到他耳边耳语了几句,鲁普雷希特王子一下子就严肃起来,走回办公室,从一处存放文件的柜子里找到了一封信。
他询问侍从官:“那位客人在哪里?带我去见他!”
乌翎进入巴伐利亚后,陪同他一道的人也换成了英岛联合王国在巴伐利亚的驻军。
这些驻军一方面要紧盯铁血德意志帝国的分割任务,一方面还要接受巴伐利亚的军事物资,直到巴伐利亚的军队数量减少到他们约定的数额才会撤离,而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到一年以上。
故而在此期间,驻军司令的权力就得到了放大,他有权按照自己的考量对驻地进行必要的管理,甚至直接拆散巴伐利亚的国民自卫军,解散从新编入新人等等。
而乌翎身份特殊,在巴伐利亚貌似也只有这位驻军司令有资格陪伴在他身边盯梢。
“您好,将军!您好,乌翎先生!”鲁普雷希特王子来的很快,驻军司令是他们惹不起的存在,而乌翎的身份又注定鲁普雷希特王子不能怠慢,故而他马不停蹄地赶到,额头还沾着汗水。
乌翎与鲁普雷斯特王子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虽然前几次双方都是在战场上匆匆交手,但是此刻坐下交谈时却仿佛熟悉的朋友一般。
乌翎流利的德意志语言让驻军司令眉头紧皱。
鲁普雷希特王子没有多绕圈子,递给了乌翎一封信。
看到信上熟悉地笔迹,乌翎就忍不住热泪盈眶,彼得那个家伙总还是记得自己有个学生的。
欧罗巴世界爆发战争后,清庭也不安稳。
在应对大莲军港和高句丽问题上,清庭的懦弱让国内的革命党派看到了清庭已经回天乏术,战争便不可遏制地爆发了。
最先打头阵的是太平神国!
这个组织起势极盛,清庭大半地域被其占取,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内部高层将领腐化堕落,这个组织迅速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乌翎婉拒了他,并且直说道:“我这次真的就只是为了进入铁血德意志帝国内部见一见老朋友,其他事情与我无关!”
由不得“海火狐”号的舰长不担心,乌翎在英岛联合王国是留有“案底”的人,而且他身份特殊,选择的登录点也是敏感地区,怎么能够让舰长放宽心?
但是乌翎却也不是他想拦就能拦住的人,只能层层上报的同时,尽可能拖延时间。
乌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固然他可以一走了之,但是铁血德意志帝国内部情况也不乐观,他不希望再惹出什么麻烦。
等了半个小时,负责巡视这片海域的皇家海军舰队指挥官才发来消息,允许乌翎进入基尔港。
至于为什么不亲自前来,实在是双方见面不好交谈,乌翎虽然卸职但好歹也是做过海军元帅的人,皇家舰队这边的指挥官也没有这个级别的,过来相见不是自寻没趣吗?
陪同乌翎上岸的不仅仅有贝莎和奥菲莉亚,皇家海军也派了士兵随行。
一方面是为了确保乌翎的安全,当然,说不准还要乌翎保护他们;另一方面就是监视乌翎的行动,防止他在英岛联合王国接受铁血德意志帝国遗产时搞幺蛾子。
毕竟乌翎的海军元帅身份来自浪漫法兰西,英岛联合王国可不敢赌乌翎的人品。
然而乌翎一进入铁血德意志帝国内后就一路南下,直奔南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巴伐利亚。
因为铁血德意志帝国战败后被协约国强行要求分割,为了保证分割顺利,协约国的部分军队直接进入了铁血德意志帝国内,美其名曰维护秩序。
只从经过地区的治安来看,他们维持秩序地手段还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很多角落里,乌翎都能看到因为饥饿或者绝望的人死在那里无人问及。
这种事情乌翎也无力改变,为了避免自己被这种情绪影响,乌翎加快了赶路速度,直奔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
巴伐利亚的整体实力是比不上普鲁士王国的它的工业化相较于普鲁士显得更加落后,国内赖以为支撑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作物。
而当巴伐利亚这样一个以粮食输出为经济手段的国家都陷入饥饿之中时,可想而知其它那些不是产粮区的国家又会困顿到什么地步?
巴伐利亚的现任国王是鲁普雷希特王子的父亲,他是一位优雅的艺术爱好者,因为他对外表现的“柔弱”,巴伐利亚王国最终加入铁血德意志帝国这个大团体,但是战争爆发后,这位艺术家天赋多过政客的国王便放弃了对国事的掌握,把大权交到了首相和自己的儿子手里。
因为战争导致的危机,首相被迫辞职谢罪,巴伐利亚的实际掌控者正是鲁普雷希特王子。
这位王储在军事上表现不俗,故而才能与普鲁士的威廉二世相伴,以保障巴伐利亚始终处在帝国的核心位置。
现在战争过后,这位王子又在努力地将自己的执政能力提高,但是很显然,要想办事手里就需要资金,而巴伐利亚政府与普鲁士一样,都因为战争打成了穷光蛋。
为此,鲁普雷希特王子不得不出卖家族产业,一座珍贵的城堡被抵押给了英岛联合王国的一位财阀,获得的金马克也远远不够缓解国内的状况。
虽然侍从官也很心疼这位夜以继日操劳的王子,但是他现在也没法处理手头上的问题,只能上报。
看到侍从官进来,鲁普雷希特王子揉了揉额头,问道:“怎么了?”
侍从官一五一十答道:“英岛联合王国在巴伐利亚的驻军司令陪同一位重要的客人前来,您是否接见一下?”
“什么样的重要客人?难道是英岛联合王国的首相不成?”鲁普雷希特王子低声讥讽,但还是起身整理了一下形象走了出去。
侍从官便凑到他耳边耳语了几句,鲁普雷希特王子一下子就严肃起来,走回办公室,从一处存放文件的柜子里找到了一封信。
他询问侍从官:“那位客人在哪里?带我去见他!”
乌翎进入巴伐利亚后,陪同他一道的人也换成了英岛联合王国在巴伐利亚的驻军。
这些驻军一方面要紧盯铁血德意志帝国的分割任务,一方面还要接受巴伐利亚的军事物资,直到巴伐利亚的军队数量减少到他们约定的数额才会撤离,而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到一年以上。
故而在此期间,驻军司令的权力就得到了放大,他有权按照自己的考量对驻地进行必要的管理,甚至直接拆散巴伐利亚的国民自卫军,解散从新编入新人等等。
而乌翎身份特殊,在巴伐利亚貌似也只有这位驻军司令有资格陪伴在他身边盯梢。
“您好,将军!您好,乌翎先生!”鲁普雷希特王子来的很快,驻军司令是他们惹不起的存在,而乌翎的身份又注定鲁普雷希特王子不能怠慢,故而他马不停蹄地赶到,额头还沾着汗水。
乌翎与鲁普雷斯特王子也不是第一次见面了,虽然前几次双方都是在战场上匆匆交手,但是此刻坐下交谈时却仿佛熟悉的朋友一般。
乌翎流利的德意志语言让驻军司令眉头紧皱。
鲁普雷希特王子没有多绕圈子,递给了乌翎一封信。
看到信上熟悉地笔迹,乌翎就忍不住热泪盈眶,彼得那个家伙总还是记得自己有个学生的。
欧罗巴世界爆发战争后,清庭也不安稳。
在应对大莲军港和高句丽问题上,清庭的懦弱让国内的革命党派看到了清庭已经回天乏术,战争便不可遏制地爆发了。
最先打头阵的是太平神国!
这个组织起势极盛,清庭大半地域被其占取,但是好景不长,因为内部高层将领腐化堕落,这个组织迅速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