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阵斩敌将
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飞箭虽然射穿了朱天启的甲胄,但是却并没有扎在朱天启的身上,反倒像是射在一面实心的铁板上一般被弹落在了地上!
这一下可让在场的人,包括射箭的建奴主将都被惊呆了,因为一般来说,即便皇上的甲胄内穿软甲,箭射不透,但软甲贴身,与甲胄直接存在缝隙,这只箭射穿了甲胄之后不能射穿里面的软甲,应该会扎在甲胄上才对。
可现在这种情况看来,倒像是皇上里面穿了一件极厚重的铁甲,厚重到与甲胄之间毫无缝隙,才导致此箭只能射穿表面的一层甲胄,便如同射在铁板上一般被弹开了。
可以皇上的体型,要在甲胄里面穿上一层厚重到足以不留任何缝隙的铁甲,那这副铁甲得多厚实才行?皇上难道是天生神力不成,穿着这样一副厚重的铁甲还可行动自如?
而作为当事人的朱天启却是没有想那么多,突然被人射了一箭,也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来,可好在身上穿得这件防弹衣足够给力,别说被箭射穿,他甚至连被射到的感觉都不是很明显。
因而回过神来之后,朱天启便故意大声喊道:“朕乃天子,有天神护佑,区区冷箭还想伤朕,朕劝你们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朱天启喊出的这一番话还是很有迷惑性的,一时之间建奴的士卒们竟然真的有些畏惧了,手上的动作有了迟疑,攻势也逐渐放缓了。
而明军将士们则都更有了底气一些,士气更加高昂了。
建奴主将望着高台之上的朱天启,微微眯起了眼睛。
在他与朱天启之间,建奴的士卒与明军将士仍在殊死搏斗着,只不过比起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建奴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在明军将士的誓死顽抗下,建奴的军队已经难以再前进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奴主将的耐心也即将耗尽,眼前的战斗似乎还要无期限地持续下去,照目前看来,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很可能是双方同归于尽,但这绝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而另一方面,他已经围攻了大明皇帝的营寨这么长时间,却仍然迟迟看不到有任何一路明军回援,这就说明己方的主力仍然在承受着明军的围攻。
所以他就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了,明军可能已经决心不来回援救驾,若真是如此,那么自己想要帮己方主力解围,就必须要攻下此地!
想到这里,建奴主将收起了弓箭,目光紧紧地盯着高台之上的朱天启,右手握住了腰间长刀,将其缓缓从刀鞘中抽了出来。
随后他突然拍马向前越出,直奔高台的正面飞驰而来,在到达建奴和明军两军短兵相接的区域之后,他猛然一扯马缰绳,他所骑之马竟然一跃而起,直接跳到了建奴士卒的后背上,以士卒的后背为踏板,再次起跳,直接落在了御林军身后的土围之上。
土围上的步铳手大为惊骇,还没来及调转火铳的枪口,便被建奴主将挥刀斩杀,土围之内狭窄,无法发射火铳,而且敌将身手非凡,即便步铳手想要瞄准射击,都很难做到。
朱天启望着台下土围中的这员白甲敌将,也是非常震撼,他没想到自己还真能看到这种“与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场面,心中暗暗感叹:“这多尔衮果然是勇猛过人啊!”
不过朱天启马上又反应过来,这所谓的要被取首级的“敌将”不就正是自己?想到这里,朱天启赶忙把手伸向了腰间,握住了自己的格洛克18自动手枪。
也幸好朱天启提前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因为这名身着白甲的建奴主将压根儿就没有在土围上与步铳手们纠缠,他砍杀了几个步铳手之后,便突然在马背上站了起来,然后飞身一跃,竟然直接跃上了高台之上!
脚下的马被他这一脚踩得顿时惊了,在土围上横冲直撞,把步铳手们都给撞翻在地!
敌将突然跃上高台,对于朱天启来说还真是始料未及的,这高台比土围足足高出一丈,朱天启是真没想到他能跳上来!
不过很明显,这是朱天启低估了行伍之人的身手,别说敌将是踩着马往上跳的,就是不踩马,一丈的高度,对很多武艺高超的将士也是轻而易举的。
因而朱天启身旁的锦衣卫们早就做好了防备,敌将刚刚落脚,他们便一拥而上杀了过来,然而即便留下来护卫朱天启的这十几个锦衣卫都是高手,但面对敌将竟然宛若孩童,一交手便被砍杀了三五个,其余几个也被踹翻在地!
朱天启见状,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若是等锦衣卫们都被干掉了,人家冲到了跟前来,自己说不定连拔枪的机会都没有。
故而朱天启直接大喝一声:“都退下,让朕来对付他!”
锦衣卫们听到此话,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了,可是他们刚一分心,便被敌将撞开了,敌将撞开锦衣卫们之后,便握刀直扑朱天启而来。
朱天启也没有跟他废话,抬手就是一通射击,一直把弹夹打空了才肯罢休,整整十八发子弹,全部命中!
在这么近的距离被手枪射击,再坚硬的盔甲也没有任何意义,敌将被打得连连后退,身上迸发出一团团血雾,直到朱天启的子弹打尽了,敌将才停止了后退,他身上的盔甲上满是弹孔,鲜血如注地从弹孔里往外淌出,染红了他白色的战甲。
朱天启呼吸急促地看向了眼前这个建奴将领,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并不年轻,虽然朱天启没有见过多尔衮长什么样子,但是据他掌握的史料来看,多尔衮现在不过十七八岁,很明显自己眼前这个男人绝对不是多尔衮!
这个建奴将领也同样一亮惊骇地盯着朱天启,可此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也活不成了,长刀脱手落地,整个人也瞬间失去支撑,膝窝一软,先是双膝坠地,随后整个人伏倒在了朱天启的面前!
虽然敌将被自己轻松击毙,也算是有惊无险,自己这段时间以来苦练枪法终于是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但是朱天启并没有感觉很兴奋,他反而有些担心了起来。这支建奴兵马明明是打得八旗军中镶白旗的旗帜,这名敌将也是穿得镶白旗旗主的盔甲,可偏偏他却并不是镶白旗旗主多尔衮,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多尔衮又去了哪里?建奴派人假冒多尔衮是打得什么主意?
这一连串儿的疑问瞬间占据了朱天启的脑海,同时以有一种强烈的不安袭上心头,这是这场战争自开打以来,朱天启第一次感觉到事情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而就在朱天启发呆的时候,高台下面的战局突然发生了逆转,随着敌将被朱天启击毙,下面的建奴部队竟然瞬间大乱,有的拼命往前冲,似乎是想抢回去他们主将的尸体,而有的则直接调转马头逃跑了。
朱天启看到建奴部队的这般反应,就更加可以断定,这个假扮成镶白旗旗主多尔衮的敌将,必然也不是一个小人物,很可能也是某位旗主!
朱天启突然向,说不定这人是与多尔衮换了旗色,只不过朱天启还是想不通,建奴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朱天启收起了手枪,随即一指地上的敌将尸体,对身旁的锦衣卫们吩咐道:“把他先拉到一边儿去,等辽东的兵马来了,再让他们来辨认此人的身份吧!”
此时这些锦衣卫们都已经把朱天启奉若神人了,一个个看向朱天启的目光中都是一种对神明的敬畏和景仰,毕竟他们一直守在朱天启的身旁,看得最清楚了,在他们看来,皇上不仅刀枪不入,而且还身手不凡,抬手间便将敌将轻松击毙了!
虽然皇上对付敌将是用的火铳,可使用火铳也是个技术活啊,毕竟锦衣卫也配备小型火铳,但是能用到朱天启这种地步的人是没有的,所以能把火铳用得这般行云流水,炉火纯青的人,也绝对算得上是绝顶高手了!
当然,他们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建立在他们认为朱天启所用火铳是明朝火铳的前提下的,若是他们了解过格洛克18手枪的性能之后,恐怕就不会这样想了。
朱天启也只不过是在武器装备上有着绝对碾压的优势,加上他这段时间苦练“美式居合”,拔枪射击那叫一个“快”、“狠”、“准”,再依靠调整成全自动模式的格洛克18手枪的优良性能,近距离射击十八发,十八发全中目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台下面的建奴部队很快便逃的逃,死的死,被解决得一干二净了,这场战斗也终于结束了,明军这边的伤亡也是十分惨重的,几乎人人负伤,能够站着喘气儿的只剩不过两千来人了。
但是即便刚刚经历过一场如此惨烈的战斗,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悲戚,反而是一脸的坚毅,纷纷回身仰望向高台之上的朱天启,而后不知是谁带头高喊了一声:“皇上神威,天下无敌!”
随后便是震耳欲聋的齐声山呼:“皇上神威,天下无敌!皇上神威,天下无敌!”
朱天启顿时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他也忍不住有些心潮澎湃,振臂高呼:“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下方将士们也都纷纷跟着高喊:“明军威武,吾皇威武!明军威武,吾皇威武!”
那些逃跑的镶白旗士卒们并没有四处乱跑,而是都朝着蓟州城的方向跑去,他们要去找建奴的大部队,这里毕竟是明军地盘,只有与大部队汇合,才有可能活着回到辽东去!
随着越来越多镶白旗士卒逃回来,他们攻营失败,主将阵亡的消息也传回来建奴的主力部队。
建奴的主力部队面对明军的三路大军围剿,早就被打得有些筋疲力竭了,因为明军并没有像他们预估的那样,听说主帅营寨遇袭的消息便回军前去救援,各路明军反倒都对此置若罔闻,只顾铁了心地猛攻他们,这让建奴的几位旗主都有些抓狂!
明军本就有着二倍于建奴的兵力,其中又有两万关宁铁骑,建奴的部队哪里能够与之久战?
现在镶白旗攻营失败的消息传来,建奴大军顿时大为震惊,随后便迅速收缩队伍,全军向北猛攻麻登云部,撕开了一个口子之后,全军朝北方逃遁了去。
南边的尤世威和侯世禄部见状赶忙北上追赶,东侧的满桂和祖大寿部也在后面紧追不舍,待三路主将碰了头之后,尤世威和侯世禄才问满桂和祖大寿:“满将军,祖将军,你们都是在辽东与建奴交过手的,以你们二位之见,建奴突然向北逃遁是在打什么鬼主意?”
祖大寿听了这话,也是皱着眉头摇了摇脑袋:“我也没看懂,这建奴被我军围困于此,虽然处于劣势,但却一直不肯服输,始终都在誓死顽抗,怎么从远处跑来几个残兵败将,他们就突然全军撤退了?”
满桂却是冷笑一声,说道:“我看啊,八成是去偷袭皇上营寨的那波建奴败了,我就说皇上那边不用担心,皇上是何等神机妙算,怎么可能对建奴偷袭之事没有防备呢!”
祖大寿一听这话,也不禁深以为地点了点头:“嗯,有道理,说不定皇上早就算准了建奴回去偷袭营寨,早就布置好了陷阱埋伏,就等着他们往里面钻呢,这不,都被打得破了胆了!”
众人听了这话都不禁哈哈大笑。
满桂随即猛抽了几鞭,加快了速度,对众人说道:“好啦,皇上既然吩咐咱们务必要歼灭建奴,咱们不必去想建奴这是要去哪里,想做什么的问题了,总之,今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他们走脱了!”
建奴大军之所以迅速向北撤退的主要原因,自然与偷袭营寨的镶白旗大败是有莫大关系的,明军并没有中计撤军回援,偷袭也已失败,现在明军更是毫无顾忌地围剿他们了,所以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想要保存实力,只能尽快撤离!
这一下可让在场的人,包括射箭的建奴主将都被惊呆了,因为一般来说,即便皇上的甲胄内穿软甲,箭射不透,但软甲贴身,与甲胄直接存在缝隙,这只箭射穿了甲胄之后不能射穿里面的软甲,应该会扎在甲胄上才对。
可现在这种情况看来,倒像是皇上里面穿了一件极厚重的铁甲,厚重到与甲胄之间毫无缝隙,才导致此箭只能射穿表面的一层甲胄,便如同射在铁板上一般被弹开了。
可以皇上的体型,要在甲胄里面穿上一层厚重到足以不留任何缝隙的铁甲,那这副铁甲得多厚实才行?皇上难道是天生神力不成,穿着这样一副厚重的铁甲还可行动自如?
而作为当事人的朱天启却是没有想那么多,突然被人射了一箭,也让他吓出了一身冷汗来,可好在身上穿得这件防弹衣足够给力,别说被箭射穿,他甚至连被射到的感觉都不是很明显。
因而回过神来之后,朱天启便故意大声喊道:“朕乃天子,有天神护佑,区区冷箭还想伤朕,朕劝你们还是不要白费力气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朱天启喊出的这一番话还是很有迷惑性的,一时之间建奴的士卒们竟然真的有些畏惧了,手上的动作有了迟疑,攻势也逐渐放缓了。
而明军将士们则都更有了底气一些,士气更加高昂了。
建奴主将望着高台之上的朱天启,微微眯起了眼睛。
在他与朱天启之间,建奴的士卒与明军将士仍在殊死搏斗着,只不过比起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建奴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在明军将士的誓死顽抗下,建奴的军队已经难以再前进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奴主将的耐心也即将耗尽,眼前的战斗似乎还要无期限地持续下去,照目前看来,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很可能是双方同归于尽,但这绝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而另一方面,他已经围攻了大明皇帝的营寨这么长时间,却仍然迟迟看不到有任何一路明军回援,这就说明己方的主力仍然在承受着明军的围攻。
所以他就不得不考虑另外一种可能性了,明军可能已经决心不来回援救驾,若真是如此,那么自己想要帮己方主力解围,就必须要攻下此地!
想到这里,建奴主将收起了弓箭,目光紧紧地盯着高台之上的朱天启,右手握住了腰间长刀,将其缓缓从刀鞘中抽了出来。
随后他突然拍马向前越出,直奔高台的正面飞驰而来,在到达建奴和明军两军短兵相接的区域之后,他猛然一扯马缰绳,他所骑之马竟然一跃而起,直接跳到了建奴士卒的后背上,以士卒的后背为踏板,再次起跳,直接落在了御林军身后的土围之上。
土围上的步铳手大为惊骇,还没来及调转火铳的枪口,便被建奴主将挥刀斩杀,土围之内狭窄,无法发射火铳,而且敌将身手非凡,即便步铳手想要瞄准射击,都很难做到。
朱天启望着台下土围中的这员白甲敌将,也是非常震撼,他没想到自己还真能看到这种“与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的场面,心中暗暗感叹:“这多尔衮果然是勇猛过人啊!”
不过朱天启马上又反应过来,这所谓的要被取首级的“敌将”不就正是自己?想到这里,朱天启赶忙把手伸向了腰间,握住了自己的格洛克18自动手枪。
也幸好朱天启提前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因为这名身着白甲的建奴主将压根儿就没有在土围上与步铳手们纠缠,他砍杀了几个步铳手之后,便突然在马背上站了起来,然后飞身一跃,竟然直接跃上了高台之上!
脚下的马被他这一脚踩得顿时惊了,在土围上横冲直撞,把步铳手们都给撞翻在地!
敌将突然跃上高台,对于朱天启来说还真是始料未及的,这高台比土围足足高出一丈,朱天启是真没想到他能跳上来!
不过很明显,这是朱天启低估了行伍之人的身手,别说敌将是踩着马往上跳的,就是不踩马,一丈的高度,对很多武艺高超的将士也是轻而易举的。
因而朱天启身旁的锦衣卫们早就做好了防备,敌将刚刚落脚,他们便一拥而上杀了过来,然而即便留下来护卫朱天启的这十几个锦衣卫都是高手,但面对敌将竟然宛若孩童,一交手便被砍杀了三五个,其余几个也被踹翻在地!
朱天启见状,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若是等锦衣卫们都被干掉了,人家冲到了跟前来,自己说不定连拔枪的机会都没有。
故而朱天启直接大喝一声:“都退下,让朕来对付他!”
锦衣卫们听到此话,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了,可是他们刚一分心,便被敌将撞开了,敌将撞开锦衣卫们之后,便握刀直扑朱天启而来。
朱天启也没有跟他废话,抬手就是一通射击,一直把弹夹打空了才肯罢休,整整十八发子弹,全部命中!
在这么近的距离被手枪射击,再坚硬的盔甲也没有任何意义,敌将被打得连连后退,身上迸发出一团团血雾,直到朱天启的子弹打尽了,敌将才停止了后退,他身上的盔甲上满是弹孔,鲜血如注地从弹孔里往外淌出,染红了他白色的战甲。
朱天启呼吸急促地看向了眼前这个建奴将领,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并不年轻,虽然朱天启没有见过多尔衮长什么样子,但是据他掌握的史料来看,多尔衮现在不过十七八岁,很明显自己眼前这个男人绝对不是多尔衮!
这个建奴将领也同样一亮惊骇地盯着朱天启,可此时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也活不成了,长刀脱手落地,整个人也瞬间失去支撑,膝窝一软,先是双膝坠地,随后整个人伏倒在了朱天启的面前!
虽然敌将被自己轻松击毙,也算是有惊无险,自己这段时间以来苦练枪法终于是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但是朱天启并没有感觉很兴奋,他反而有些担心了起来。这支建奴兵马明明是打得八旗军中镶白旗的旗帜,这名敌将也是穿得镶白旗旗主的盔甲,可偏偏他却并不是镶白旗旗主多尔衮,那么他到底是谁呢?多尔衮又去了哪里?建奴派人假冒多尔衮是打得什么主意?
这一连串儿的疑问瞬间占据了朱天启的脑海,同时以有一种强烈的不安袭上心头,这是这场战争自开打以来,朱天启第一次感觉到事情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而就在朱天启发呆的时候,高台下面的战局突然发生了逆转,随着敌将被朱天启击毙,下面的建奴部队竟然瞬间大乱,有的拼命往前冲,似乎是想抢回去他们主将的尸体,而有的则直接调转马头逃跑了。
朱天启看到建奴部队的这般反应,就更加可以断定,这个假扮成镶白旗旗主多尔衮的敌将,必然也不是一个小人物,很可能也是某位旗主!
朱天启突然向,说不定这人是与多尔衮换了旗色,只不过朱天启还是想不通,建奴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朱天启收起了手枪,随即一指地上的敌将尸体,对身旁的锦衣卫们吩咐道:“把他先拉到一边儿去,等辽东的兵马来了,再让他们来辨认此人的身份吧!”
此时这些锦衣卫们都已经把朱天启奉若神人了,一个个看向朱天启的目光中都是一种对神明的敬畏和景仰,毕竟他们一直守在朱天启的身旁,看得最清楚了,在他们看来,皇上不仅刀枪不入,而且还身手不凡,抬手间便将敌将轻松击毙了!
虽然皇上对付敌将是用的火铳,可使用火铳也是个技术活啊,毕竟锦衣卫也配备小型火铳,但是能用到朱天启这种地步的人是没有的,所以能把火铳用得这般行云流水,炉火纯青的人,也绝对算得上是绝顶高手了!
当然,他们这样的想法完全是建立在他们认为朱天启所用火铳是明朝火铳的前提下的,若是他们了解过格洛克18手枪的性能之后,恐怕就不会这样想了。
朱天启也只不过是在武器装备上有着绝对碾压的优势,加上他这段时间苦练“美式居合”,拔枪射击那叫一个“快”、“狠”、“准”,再依靠调整成全自动模式的格洛克18手枪的优良性能,近距离射击十八发,十八发全中目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高台下面的建奴部队很快便逃的逃,死的死,被解决得一干二净了,这场战斗也终于结束了,明军这边的伤亡也是十分惨重的,几乎人人负伤,能够站着喘气儿的只剩不过两千来人了。
但是即便刚刚经历过一场如此惨烈的战斗,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悲戚,反而是一脸的坚毅,纷纷回身仰望向高台之上的朱天启,而后不知是谁带头高喊了一声:“皇上神威,天下无敌!”
随后便是震耳欲聋的齐声山呼:“皇上神威,天下无敌!皇上神威,天下无敌!”
朱天启顿时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他也忍不住有些心潮澎湃,振臂高呼:“明军威武!明军威武!”
下方将士们也都纷纷跟着高喊:“明军威武,吾皇威武!明军威武,吾皇威武!”
那些逃跑的镶白旗士卒们并没有四处乱跑,而是都朝着蓟州城的方向跑去,他们要去找建奴的大部队,这里毕竟是明军地盘,只有与大部队汇合,才有可能活着回到辽东去!
随着越来越多镶白旗士卒逃回来,他们攻营失败,主将阵亡的消息也传回来建奴的主力部队。
建奴的主力部队面对明军的三路大军围剿,早就被打得有些筋疲力竭了,因为明军并没有像他们预估的那样,听说主帅营寨遇袭的消息便回军前去救援,各路明军反倒都对此置若罔闻,只顾铁了心地猛攻他们,这让建奴的几位旗主都有些抓狂!
明军本就有着二倍于建奴的兵力,其中又有两万关宁铁骑,建奴的部队哪里能够与之久战?
现在镶白旗攻营失败的消息传来,建奴大军顿时大为震惊,随后便迅速收缩队伍,全军向北猛攻麻登云部,撕开了一个口子之后,全军朝北方逃遁了去。
南边的尤世威和侯世禄部见状赶忙北上追赶,东侧的满桂和祖大寿部也在后面紧追不舍,待三路主将碰了头之后,尤世威和侯世禄才问满桂和祖大寿:“满将军,祖将军,你们都是在辽东与建奴交过手的,以你们二位之见,建奴突然向北逃遁是在打什么鬼主意?”
祖大寿听了这话,也是皱着眉头摇了摇脑袋:“我也没看懂,这建奴被我军围困于此,虽然处于劣势,但却一直不肯服输,始终都在誓死顽抗,怎么从远处跑来几个残兵败将,他们就突然全军撤退了?”
满桂却是冷笑一声,说道:“我看啊,八成是去偷袭皇上营寨的那波建奴败了,我就说皇上那边不用担心,皇上是何等神机妙算,怎么可能对建奴偷袭之事没有防备呢!”
祖大寿一听这话,也不禁深以为地点了点头:“嗯,有道理,说不定皇上早就算准了建奴回去偷袭营寨,早就布置好了陷阱埋伏,就等着他们往里面钻呢,这不,都被打得破了胆了!”
众人听了这话都不禁哈哈大笑。
满桂随即猛抽了几鞭,加快了速度,对众人说道:“好啦,皇上既然吩咐咱们务必要歼灭建奴,咱们不必去想建奴这是要去哪里,想做什么的问题了,总之,今日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再让他们走脱了!”
建奴大军之所以迅速向北撤退的主要原因,自然与偷袭营寨的镶白旗大败是有莫大关系的,明军并没有中计撤军回援,偷袭也已失败,现在明军更是毫无顾忌地围剿他们了,所以继续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想要保存实力,只能尽快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