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心事
早在一个月以前,田豫和方悦就攻占了九真全郡。
经过一个月的清洗改革,虽然比之日南郡生产力稍差一些,也算得上稳定高速的发展。
这一段时间。
孔艾在日南郡不仅加速扩建西卷城池,引得周围山林的百越之人纷纷搬迁。还维护九真郡到日南郡的几条官道,让来往的商人行走更加便利。
如今九真郡新定,除去先前田豫以及方悦带进去的两千人马,孔艾又让太史慈引千人进驻九真,不算俘虏,光光驻守的兵甲也有三千之数。
而日南郡近两个月也是大肆招兵,地方驻防部队亦是有两千。
不仅如此,太史慈在比景建立的千人的水师已经初具规模,细细一算,加上卢容陈宫指挥的千人部队,两郡之兵综合起来足有七千之众。
想着,孔艾信心满满,三个月的艰辛,让未来有了期盼。
“这都是托灵帝的福,我大汉南方才会风调雨顺,百姓归心。”
几人用过晚饭,孔艾客套的说了几句,青年钦差大臣一听,脸色有些黯然。
“太守大人有所不知。”
“先帝已经在两个月前仙逝了。”
“什么?”
孔艾吃惊的站起身形。
“如今少帝亲政。”
“朝中由大将军何进以及太后等百官辅之。”
听完,刚喝下的茶水直接从口中喷出溅了一地。
原来灵帝在自己攻下西卷城不久就挂彩了,这少帝想来就是天子刘辩。
没有理会众人的异样表情,孔艾低头沉思,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他没有一丝准备。
“少帝雄才伟略,加上朝中的几位元老重臣扶持,我大汉必将强盛千秋。”
陈宫见府内静得出奇,钦差大使被孔艾晒在一边,不得不出言打破宁静。
年轻的钦差低着额头,一语不发。
良久,孔艾没有说话的意思,陈宫拉起帝都来的一群人聊了一些家常,有说有笑的招呼着他们出了太守府,在西卷城闲逛一番,便安顿在客栈休息。
深夜,安排好一切,他立马回到太守府,孔艾依旧坐在厅堂的座位,一动不动。
“太守可有心事?”
陈宫盯着孔艾问了一句,沉默了老半天,他终于开口。
“公台,先帝驾崩,某预料会有大事发生。”
说话间,孔艾显得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是陈宫第一次看到。
“不知主公担心什么?”
“某担心...担心。”
说着,孔艾有些不知所措。
哽咽半天,完全不知该如何说起。
“主公是在担心少帝年幼,为奸臣所利用,朝纲不正吧?”
孔艾微微点了点头,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陈宫却是不以为意。
“如今奸臣当道,法不严明。”
“汉室风雨飘摇,百姓流离失所。”
他说的有条不紊。
“经历黄巾贼寇的冲击,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灵帝仙逝,少帝年幼,然太守为朝廷镇守边疆,地处极南之地。”
“几个月来施行仁政,体察民生,是百姓之福,是大汉之福。太守有何可忧?”
孔艾没有反驳。
陈宫说的没错,自己这里山高皇帝远,按理来说朝廷的变动无法波及自己,但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些,总不能告诉陈宫,少帝继位没多久就会被董卓废掉吧?这样难免让人无法信服。
“启禀少爷,田豫,方悦,太史慈将军求见。”
沉闷的气氛被士兵打破,孔艾挥了挥手,没有挪动位置,吩咐让他们进来。
“朝廷已经下旨。”
“子义,你立刻动身,前往胥浦郡城,督促九真各县,谨防贼寇扰民。”
三人陆续进屋,还没坐稳孔艾就直接下令。
“主公。”
“那比景县的水师?”
太史慈的想法孔艾明白,估计是想在九真地界建立水上营寨,也好继续督促训练。
“先交给定公来处理。”
孔艾权衡再三,直接开口。
“吕定公文武双全,可堪此大任。”
“喏。”
太史慈抱拳转身。
孔艾口中之人他认识,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副将,名为吕岱,广陵海陵人士,水师交给他确实挺合适。
“象林县可有什么动向?”
“近期还算安稳,没有贼兵进范的痕迹。”
陈宫说的轻松,孔艾面色凝重。
象林县的占人全民皆兵,兵力过万,有着地势城池的掩护,想要讨伐很是棘手。
不过,听取陈宫的建议,采取同化挑拨的怀柔政策,这一段时间下来,倒是有些成效。
“刺史大人来信,让某出兵合浦郡讨伐乱贼。”
“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孔艾知道,何进要不了多久就会采取袁绍的意见,招董卓进京来对付张让这群太监,事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他必须想点办法,在董卓行动以前,稳固自己在交州的地位。
“合浦于我日南和九真郡,还相隔着交趾郡。”
“刺史不从临近的郡县抽调兵士,竟让主公发兵,只怕其心不轨。”
田豫第一个发声。
“此番平乱,想必不是刺史大人的想法。”
“公台何意?”
陈宫想了想。
“刺史大人位高权重,但日南和九真叛乱都无力平反,想来兵权一直掌握在太守士燮之手。”
孔艾闻言点头,当初州城一行,他能看得出朱符和士燮势同水火,双方对于交州主权的争夺,明里暗里都很激烈。
“宫以为。”
“以刺史大人的立场,必然希望主公可以壮大,以此来削弱士家,毕竟他们在交州影响力非凡,门生布满各郡各县,势力错综复杂。”
“而如今日南和九真新定,主公根基尚未牢固,刺史不可能不知。”
孔艾点头,陈宫分析的很透彻。
“这个节骨眼用兵。”
“对士家来说,正是对主公出手的好时机。”
田豫语气凝重。
“主公骁勇,连续平定九真以及日南两郡。
“想来再让主公兵出合浦,亦是合情合理。”
“只是,刺史怎么会听从士家的摆布?”
孔艾看了一眼陈宫,他也不明白,要说出兵合浦是士家布下的陷阱,以朱符的脾气,应该是不愿意看到的,更何况还是他自己下的手书。
经过一个月的清洗改革,虽然比之日南郡生产力稍差一些,也算得上稳定高速的发展。
这一段时间。
孔艾在日南郡不仅加速扩建西卷城池,引得周围山林的百越之人纷纷搬迁。还维护九真郡到日南郡的几条官道,让来往的商人行走更加便利。
如今九真郡新定,除去先前田豫以及方悦带进去的两千人马,孔艾又让太史慈引千人进驻九真,不算俘虏,光光驻守的兵甲也有三千之数。
而日南郡近两个月也是大肆招兵,地方驻防部队亦是有两千。
不仅如此,太史慈在比景建立的千人的水师已经初具规模,细细一算,加上卢容陈宫指挥的千人部队,两郡之兵综合起来足有七千之众。
想着,孔艾信心满满,三个月的艰辛,让未来有了期盼。
“这都是托灵帝的福,我大汉南方才会风调雨顺,百姓归心。”
几人用过晚饭,孔艾客套的说了几句,青年钦差大臣一听,脸色有些黯然。
“太守大人有所不知。”
“先帝已经在两个月前仙逝了。”
“什么?”
孔艾吃惊的站起身形。
“如今少帝亲政。”
“朝中由大将军何进以及太后等百官辅之。”
听完,刚喝下的茶水直接从口中喷出溅了一地。
原来灵帝在自己攻下西卷城不久就挂彩了,这少帝想来就是天子刘辩。
没有理会众人的异样表情,孔艾低头沉思,这消息来得太过突然,他没有一丝准备。
“少帝雄才伟略,加上朝中的几位元老重臣扶持,我大汉必将强盛千秋。”
陈宫见府内静得出奇,钦差大使被孔艾晒在一边,不得不出言打破宁静。
年轻的钦差低着额头,一语不发。
良久,孔艾没有说话的意思,陈宫拉起帝都来的一群人聊了一些家常,有说有笑的招呼着他们出了太守府,在西卷城闲逛一番,便安顿在客栈休息。
深夜,安排好一切,他立马回到太守府,孔艾依旧坐在厅堂的座位,一动不动。
“太守可有心事?”
陈宫盯着孔艾问了一句,沉默了老半天,他终于开口。
“公台,先帝驾崩,某预料会有大事发生。”
说话间,孔艾显得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这是陈宫第一次看到。
“不知主公担心什么?”
“某担心...担心。”
说着,孔艾有些不知所措。
哽咽半天,完全不知该如何说起。
“主公是在担心少帝年幼,为奸臣所利用,朝纲不正吧?”
孔艾微微点了点头,差不多就是那个意思,陈宫却是不以为意。
“如今奸臣当道,法不严明。”
“汉室风雨飘摇,百姓流离失所。”
他说的有条不紊。
“经历黄巾贼寇的冲击,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
“灵帝仙逝,少帝年幼,然太守为朝廷镇守边疆,地处极南之地。”
“几个月来施行仁政,体察民生,是百姓之福,是大汉之福。太守有何可忧?”
孔艾没有反驳。
陈宫说的没错,自己这里山高皇帝远,按理来说朝廷的变动无法波及自己,但他在意的并不是这些,总不能告诉陈宫,少帝继位没多久就会被董卓废掉吧?这样难免让人无法信服。
“启禀少爷,田豫,方悦,太史慈将军求见。”
沉闷的气氛被士兵打破,孔艾挥了挥手,没有挪动位置,吩咐让他们进来。
“朝廷已经下旨。”
“子义,你立刻动身,前往胥浦郡城,督促九真各县,谨防贼寇扰民。”
三人陆续进屋,还没坐稳孔艾就直接下令。
“主公。”
“那比景县的水师?”
太史慈的想法孔艾明白,估计是想在九真地界建立水上营寨,也好继续督促训练。
“先交给定公来处理。”
孔艾权衡再三,直接开口。
“吕定公文武双全,可堪此大任。”
“喏。”
太史慈抱拳转身。
孔艾口中之人他认识,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副将,名为吕岱,广陵海陵人士,水师交给他确实挺合适。
“象林县可有什么动向?”
“近期还算安稳,没有贼兵进范的痕迹。”
陈宫说的轻松,孔艾面色凝重。
象林县的占人全民皆兵,兵力过万,有着地势城池的掩护,想要讨伐很是棘手。
不过,听取陈宫的建议,采取同化挑拨的怀柔政策,这一段时间下来,倒是有些成效。
“刺史大人来信,让某出兵合浦郡讨伐乱贼。”
“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孔艾知道,何进要不了多久就会采取袁绍的意见,招董卓进京来对付张让这群太监,事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改变,他必须想点办法,在董卓行动以前,稳固自己在交州的地位。
“合浦于我日南和九真郡,还相隔着交趾郡。”
“刺史不从临近的郡县抽调兵士,竟让主公发兵,只怕其心不轨。”
田豫第一个发声。
“此番平乱,想必不是刺史大人的想法。”
“公台何意?”
陈宫想了想。
“刺史大人位高权重,但日南和九真叛乱都无力平反,想来兵权一直掌握在太守士燮之手。”
孔艾闻言点头,当初州城一行,他能看得出朱符和士燮势同水火,双方对于交州主权的争夺,明里暗里都很激烈。
“宫以为。”
“以刺史大人的立场,必然希望主公可以壮大,以此来削弱士家,毕竟他们在交州影响力非凡,门生布满各郡各县,势力错综复杂。”
“而如今日南和九真新定,主公根基尚未牢固,刺史不可能不知。”
孔艾点头,陈宫分析的很透彻。
“这个节骨眼用兵。”
“对士家来说,正是对主公出手的好时机。”
田豫语气凝重。
“主公骁勇,连续平定九真以及日南两郡。
“想来再让主公兵出合浦,亦是合情合理。”
“只是,刺史怎么会听从士家的摆布?”
孔艾看了一眼陈宫,他也不明白,要说出兵合浦是士家布下的陷阱,以朱符的脾气,应该是不愿意看到的,更何况还是他自己下的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