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艾三国之风起交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 械斗

    方悦说的一本正经。

    “你现在侥幸攻下两座县城,应当做好守备。”

    “战争变幻莫测,稍有不慎便会死无葬身之地,太守常说..”

    大堂之内,他滔滔不绝的讲起了道理。

    几个清点物资的百人将在一边听得是头皮发麻,想要快些弄好,逃离这块是非之地。

    田豫看了方悦一眼,郑重的抱拳拱手。

    “谢谢。”

    听到田豫的声音,还在说教的方悦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他有些不可置信可田豫一脸赤城。

    “谢什么谢?”

    “小事一桩,你可不能再这样了。”

    方悦挺难为情的,不好意思再骂下去,若有其事的提醒了两句。

    田豫看了看天色,舒了一口气。

    “如今无编城已定,这里的事务先交于方将军。”

    说着,他转身走出县衙。

    “某会书信给太史慈将军,让他尽快派人过来接手。”

    “你这是要上哪去?”

    方悦疑惑,经过一夜奋战,他早已疲惫不堪,更别说田豫连续攻略两座城池,估计这会好不到哪去。

    “某还需前往无功县组织战局,余下之事有劳将军费心了。”

    方悦听着田豫的话语,想要出声挽留。

    可田豫脚步轻快,已经走出大堂,他急步追了出去。

    “某派你三百兵士,以防不测。

    “这城留下两百兵甲足矣。”

    田豫却摆了摆手,没有回头,但心里一阵暖意。

    方悦看着田豫消失的背影,内心亦是复杂了起来。

    按理说自己应该很讨厌这小子才对,可为何这时担心起他的安危呢?

    西卷城北。

    此时人山人海,坐在刑场大台之中的孔艾,对于九真郡的最新情况还不太了解。

    他正宣布李家种种罪状,以及各地官员欺压百姓公然作乱的罪名。直至这些官员被拖上刑台公然斩首,周围围观的百姓都感觉这一切不太真实。

    曾经独霸一方,跺一跺脚日南郡都会地震三分的李家,一夜之间成了朝廷悬赏的乱贼,龟缩在象林县内。看着被斩首的作乱官员,长期被他们欺压的百姓,一时间哭成了一片。

    孔艾丝毫不敢大意,直至中午,百姓纷纷离去他才组织兵卒清理现场。

    如今手下大将外调,西卷守卫不过四百。

    除去守卫四门的两百兵卒和太守府一百郡兵,可用的兵力仅剩下百人。

    回到太守府。

    孔艾坐上大厅里思绪,为了配合陈宫的一系列策略部署。

    他昨天夜里就写了一封书信,把李家勾结占人作乱,甚至教唆九真郡贼寇谋反的事情一一罗列,希望刺史准许自己出兵讨伐,同时请求交趾出兵增援。

    对于会不会同意自己出兵,甚至增援自己,孔艾那是自信满满。

    朱符贵为刺史,文武双全,一时豪杰。但是上任以来,为了支援黄巾战场,重徭役,轻民生,劳民伤财,不仅不得人心,连世家都站在他的对立面。

    如果再不拉拢自己,他在交州估计寸步难行。更何况九真脱离朝廷掌控是事实,有人请命,他自然喜闻乐见。

    “大人。”

    “南水街发生村民械斗。”

    孔艾在书桌上书写文字,准备通告日南郡全郡百姓,再一次扩充军力,以守卫安宁。卢容县只留守千余部将,陈宫虽然计谋无双,面对象林十倍于己的敌人,孔艾还是不太放心,训练兵士变得迫在眉睫。

    “去看看。”

    孔艾没有犹豫,带着护卫快步走出太守府。

    “李大娘,你这说的就不对了。”

    “那蛮人偷盗本就不对,哪有什么情理可说。”

    才刚到街角,这里已经汇聚千余人。

    “放屁。”

    彪悍的李大娘怒斥。

    “小娃子已经说了自己并未偷盗,你见他是蛮夷,便私自用刑。”

    “可把官府制定的法理放在眼里?”

    站在李大娘对面,数百名粗壮的村民哑口无言。

    “真要这样闹下去吗?”

    人群里走出一位白须老头。

    “这娃子在养殖场里经常鬼鬼祟祟。”

    “我们西村的牲畜丢失。”

    “要不是他,为何我们才到现场,他的几个同伴就弃他而去?”

    “哼。”

    西村人多势众,人手一把铁锹农具,模样十分吓人。

    李大娘毫不畏惧,她平时为人不错,北村也来了很多村民帮忙,双方火药味越演越浓烈。

    “明明是自己农场里失职,还怕影响业绩。”

    “耍这样卑劣的手段,推托到一个孩子身上。”

    “以为人家是蛮人就可以随意冤枉吗?”

    越说李大娘的声音越是高亢。

    “有脾气就到官府里报官解决。”

    “在这里以势压人,算什么本事?”

    老头被李大娘说得脸色惨白,羞愤的支支吾吾。

    “报不报官,如何解决,那都是我们西村的事,你管的未免也太宽了吧?”

    眼看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多,怕事情越闹越大,老者没有继续争辩,西村的壮汉村民开始叫嚷。

    近月的一系列政令,官府鼓励农耕,扶持每个村庄建立养殖厂。厂里的牲畜丢失,不仅损失村民的收益,最重要的是影响声誉,影响官府扶持力度。

    “这事我还真就管定了。”

    李大娘面不改色。

    “想要拿人,就去官府说理吧。”

    她吆喝着北村的村民,护卫着一位衣裳破缕的瘦小少年,开始往太守府方向驶去。

    “你敢。”

    西村数百名壮汉突然把北村的人包围起来,这事要让官府插手,那西村估计是要完蛋了。

    “李大娘,要不把这小子还给他们。”

    “犯不着为了一个不通教化的蛮人,跟他们起争执。”

    北村的几个村民出声劝说李大娘。

    西村人口众多,光是围住自己等人的,就超过五百之数,他们北村这会只来了不足百人,要是真打起来,铁定吃亏不少。

    “谢谢,是老妇连累你们了。”

    李大娘叹了口气。

    “你们先走吧,这娃子我一定要带到官府去。”

    她眼神坚定,固执的拉起蛮人小子,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把人带走。”

    西村的老头咬紧牙关,事已至此,为了全村考虑,他作为村长不得不做出决定。

    五百村民听了村长令下,如同深山里的财狼虎豹蜂拥而上。

    “我看谁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