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 夏婕的故事
( )当年的一枝花顷刻间成了乱搞男女关系的“破鞋”,不仅成了破鞋,肚子里还带了个野种,单单这样,也有不少村里汉子排着队娶她。可问题是,她成了疯子,不知稼穑,终日不说一句话,只要见到男女走在一起,就指着人家破口大骂。
外婆含着眼泪把她嫁给了村里一个傻青年。和夏家的情况类似,傻青年和他妈妈相依为命,而傻子的妈,便是夏婕所说的“婆婆”。她是夏婕最亲的人。
婆婆以采茶为生,为人尤其善良。外婆就是看重了这一点才肯把女儿嫁过去,跟这样的婆家过日子才不会受欺负。夏秋燕刚过门一个礼拜就临盆了,白白胖胖的女婴,顺产。外婆自知理亏,让女婴跟着娘家姓夏,名字是她给取的。婕,意为美丽容颜。
正如她的名字,夏婕继承了外婆和母亲的美丽,两岁时就是个生生的美人坯。母亲疯,养父傻,夏婕终日和婆婆在一起。她带着她采茶,三岁不到夏婕就会唱“玉美人”和“五更调”,一枝花的女儿重新成了村里的焦点。
夏婕自幼聪明伶俐,十分惹人喜爱,婆婆更是走到哪里都将夏婕带在身边,这也使得她躲过了那场劫难。
这就是七十年代轰动一时的那场泥石流,它席卷整个村落。外婆母亲养父无一幸免,泥石流冲下的时候婆婆正在村子另一端冒雨归来,茶筐里的背着三岁未满的夏婕。
“从我记事起,就和婆婆在一起生活,她五十岁,又矮又瘦,采茶累出了罗锅,老早就借助拐杖。”夏婕坐在沙发上,倾斜地偎在我怀里,她一边怔怔地把玩我的手指,一边讲述当年的故事。
可想而知,婆婆和夏婕的生活条件有多艰苦。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小女婴,房子和菜地都被泥石流冲毁,真正的一贫如洗。因为年龄的关系,夏婕上小学的时候婆婆的花眼日益严重,采茶的效率大不如前,偶尔还混杂了树叶,有两次被收茶叶的合作社员当场扬得一干二净声称再也不收这老婆子的茶。好在婆婆的声誉很好,总是能得到乡里乡亲的照顾。那一年,村里下批的特困户名额落实到了婆婆家,村委会每月会送给她们30斤麦子和10元钱补助。13岁的夏婕也被免费送进了镇上的初中,生活重现希望。
回想起来,那些日子是夏婕深深追忆的一段时光。婆婆有一副巧手,把小麦中的麸皮去掉,磨成精粉,搀着自制的豆沙和糖稀给夏婕做成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夏婕的餐盒里永远精致得超乎同学们想象。婆婆用最好的布料给夏婕做的花衣裳,将她打扮得风光又漂亮。村子里有小孩讥讽夏婕是个没爹没娘的野孩子,婆婆就用拐棍点着地教训人家:“野孩子?你看看我们夏婕吃什么穿什么,再瞧瞧你们自己,谁有资格嘲笑她?”
作者题外话:感谢各位读友的支持,继续求票求收求评~
</div>
外婆含着眼泪把她嫁给了村里一个傻青年。和夏家的情况类似,傻青年和他妈妈相依为命,而傻子的妈,便是夏婕所说的“婆婆”。她是夏婕最亲的人。
婆婆以采茶为生,为人尤其善良。外婆就是看重了这一点才肯把女儿嫁过去,跟这样的婆家过日子才不会受欺负。夏秋燕刚过门一个礼拜就临盆了,白白胖胖的女婴,顺产。外婆自知理亏,让女婴跟着娘家姓夏,名字是她给取的。婕,意为美丽容颜。
正如她的名字,夏婕继承了外婆和母亲的美丽,两岁时就是个生生的美人坯。母亲疯,养父傻,夏婕终日和婆婆在一起。她带着她采茶,三岁不到夏婕就会唱“玉美人”和“五更调”,一枝花的女儿重新成了村里的焦点。
夏婕自幼聪明伶俐,十分惹人喜爱,婆婆更是走到哪里都将夏婕带在身边,这也使得她躲过了那场劫难。
这就是七十年代轰动一时的那场泥石流,它席卷整个村落。外婆母亲养父无一幸免,泥石流冲下的时候婆婆正在村子另一端冒雨归来,茶筐里的背着三岁未满的夏婕。
“从我记事起,就和婆婆在一起生活,她五十岁,又矮又瘦,采茶累出了罗锅,老早就借助拐杖。”夏婕坐在沙发上,倾斜地偎在我怀里,她一边怔怔地把玩我的手指,一边讲述当年的故事。
可想而知,婆婆和夏婕的生活条件有多艰苦。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一个不满三岁的小女婴,房子和菜地都被泥石流冲毁,真正的一贫如洗。因为年龄的关系,夏婕上小学的时候婆婆的花眼日益严重,采茶的效率大不如前,偶尔还混杂了树叶,有两次被收茶叶的合作社员当场扬得一干二净声称再也不收这老婆子的茶。好在婆婆的声誉很好,总是能得到乡里乡亲的照顾。那一年,村里下批的特困户名额落实到了婆婆家,村委会每月会送给她们30斤麦子和10元钱补助。13岁的夏婕也被免费送进了镇上的初中,生活重现希望。
回想起来,那些日子是夏婕深深追忆的一段时光。婆婆有一副巧手,把小麦中的麸皮去掉,磨成精粉,搀着自制的豆沙和糖稀给夏婕做成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夏婕的餐盒里永远精致得超乎同学们想象。婆婆用最好的布料给夏婕做的花衣裳,将她打扮得风光又漂亮。村子里有小孩讥讽夏婕是个没爹没娘的野孩子,婆婆就用拐棍点着地教训人家:“野孩子?你看看我们夏婕吃什么穿什么,再瞧瞧你们自己,谁有资格嘲笑她?”
作者题外话:感谢各位读友的支持,继续求票求收求评~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