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四开辟中国革命之路(一)(11)
**指出:“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这种民权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的土地革命,农民是这场革命的主力军。中国**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就必须动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要知道,“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这里,**讲的是要开展土地革命。
**指出:必须“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有所恃而不恐”,“以求自立于不败之地”,“在四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这里,**讲的是要有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这三者是有机结合和相互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土地革命,也就不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下建立和展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也就不能充分地动农民,武装斗争也就不能得到占中国最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支持,也就无从谈起根据地的巩固和展;没有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将失去依托而走向“流寇”行动,走向失败,土地革命也就无法、无处开展。
红色政权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关于由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后取得革命胜利这一光辉思想的雏形。
1928年12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成立“剿匪”总指挥部,以何键为总指挥兼湖南省“剿匪”军总司令,以金汉鼎为副总指挥兼江西省“剿匪”军总司令,纠集了25个团约3万人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动第三次“会剿”。对此严峻的军事形势,以**为书记的井冈山前委,于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露村召开军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商讨破敌对策及红军的行动方向等问题。**主持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会议通过了**提出的“围魏救赵”的方案。**指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定要坚守,不能轻易放弃。但也不能死守,要善于钻敌人的空子。敌人大军围攻井冈山,后方空虚,必然有隙可乘。因此,我们的对策,就是以一部分红军守山,主力出击。敌人从这边打过来,红军从那边打进去,以此分散敌人兵力,使敌人顾此失彼,红军则可以趁机展新的根据地。会议通过这一方案,并决定:红四军主力下山,向敌人后方进攻,开辟新的根据地,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万一守山不住,可以转移到包围圈外,同红四军主力会合。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部队3600余人,在**、朱德率领下,从茨坪、小行洲出,分兵两路离开井冈山,一路走下庄、黄坳,一路走荆竹山。进入遂川境内,两路又会合,之后,一起进军赣南。
进军途中,散了**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红四军还根据党的六大决议的指示精神,编写散了以中国**第四军军党部署名的《**宣》,提出**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要实现的三项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剥削”、“推翻国民党政府,建设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布了下列十大政纲:
(1)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没收外国资本开设的工厂、商店、船只、矿山和银行;
(3)统一中国,承认满、蒙、回、藏、苗、瑶各族的自决权;
(4)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
(5)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
(6)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社会保险等。
(7)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田地,分给无田地及少田的农民;
(8)改变兵士生活,给兵士田地和工作;
**指出:必须“注意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有所恃而不恐”,“以求自立于不败之地”,“在四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利用山险是必要的。”这里,**讲的是要有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这三者是有机结合和相互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不能进行真正的土地革命,也就不能在白色恐怖包围下建立和展革命根据地;没有土地革命,也就不能充分地动农民,武装斗争也就不能得到占中国最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支持,也就无从谈起根据地的巩固和展;没有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将失去依托而走向“流寇”行动,走向失败,土地革命也就无法、无处开展。
红色政权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关于由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后取得革命胜利这一光辉思想的雏形。
1928年12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成立“剿匪”总指挥部,以何键为总指挥兼湖南省“剿匪”军总司令,以金汉鼎为副总指挥兼江西省“剿匪”军总司令,纠集了25个团约3万人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动第三次“会剿”。对此严峻的军事形势,以**为书记的井冈山前委,于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露村召开军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商讨破敌对策及红军的行动方向等问题。**主持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会议通过了**提出的“围魏救赵”的方案。**指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定要坚守,不能轻易放弃。但也不能死守,要善于钻敌人的空子。敌人大军围攻井冈山,后方空虚,必然有隙可乘。因此,我们的对策,就是以一部分红军守山,主力出击。敌人从这边打过来,红军从那边打进去,以此分散敌人兵力,使敌人顾此失彼,红军则可以趁机展新的根据地。会议通过这一方案,并决定:红四军主力下山,向敌人后方进攻,开辟新的根据地,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万一守山不住,可以转移到包围圈外,同红四军主力会合。
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部队3600余人,在**、朱德率领下,从茨坪、小行洲出,分兵两路离开井冈山,一路走下庄、黄坳,一路走荆竹山。进入遂川境内,两路又会合,之后,一起进军赣南。
进军途中,散了**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红四军还根据党的六大决议的指示精神,编写散了以中国**第四军军党部署名的《**宣》,提出**领导的工农红军所要实现的三项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剥削”、“推翻国民党政府,建设工农兵代表会议(苏维埃政府)”;布了下列十大政纲:
(1)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没收外国资本开设的工厂、商店、船只、矿山和银行;
(3)统一中国,承认满、蒙、回、藏、苗、瑶各族的自决权;
(4)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府;
(5)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
(6)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失业救济,社会保险等。
(7)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田地,分给无田地及少田的农民;
(8)改变兵士生活,给兵士田地和工作;